穩定幣未來趨勢如何?穩定幣的發展歷史分享!
易速小編 編輯時間: 2025-07-14 10:59:58
泰達幣(USDT)在2014年問世,起初是為了應對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資產的價格起伏不定并以1比1的匯率將其固定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以此來維持幣值的穩定。隨著科技的發展,應用范圍也由原來的加密貨幣向跨境支付、國際貿易等方向延伸,到2024年世界范圍內的穩定幣交易規模將達到27萬億美金,比傳統支付系統一年的交易額還要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穩定貨幣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價值波動性這個根本問題,而加密資產系統的出現也是必然的。比特幣、以太坊等去中心化資產的開放和稀缺是其基礎,然而由于其價格的劇烈波動和缺乏穩定的價值錨。
使得它很難在日常的交易和支付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貨幣作用。穩定貨幣的出現,就是要在反審查和可預期貨幣價值之間建立一座橋梁。
2014年,Tether發布了首個對穩定幣進行結構化的嘗試。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戶向Tether的帳戶中存入一個美元,Tether的帳戶上,Tether公司會以一比一的價格在區塊鏈上發行一個等價的USDT。
法幣質押+鏈下托管+鏈上發行的運作模式本質上是將美元存款的發行權委托給私營機構,從而構成了一種近似于狹義銀行的運作模式。
Tether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它的先發優勢,鏈上的流動性網絡效果,并且彌補了密碼交易中美元結算方面的不足。
同時,USDT的鏈下托管資產結構也引起了爭論,因為持有的資產不只是現金或者政府債券,還包括了商業票據,貴金屬,甚至是比特幣。這樣的組合結構在提高收入能力的同時,也給投資者的信任度帶來了一定的灰色空間。
美國通過了《GENIUS法案》,在2025年建立了一套聯邦監管體系,隨后韓國,英國,香港等國家也紛紛出臺了相應的監管措施。其主要內容是資產托管和反洗錢措施的制定,目的在于實現科技創新和金融安全之間的平衡。
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拓展:將更多地融合到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場景中,與真實資產(RWA)相結合,促進支付系統的變革。比如萬事達,沃爾瑪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經在使用穩定貨幣的情況下進行了一些嘗試。
風險和挑戰一是要防備因地緣政治沖突而造成的貨幣泛濫,二是私人資金可能產生的灰色交易。因此監管部門需要在保持金融穩定的同時,兼顧促進創新。
更多游戲攻略和資訊請關注收藏“易速軟件園”給你帶來最新、最快、最全的游戲攻略和資訊!
相關新聞: